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培训>>教学能力提升>>正文
李慧:参加2019创新设计思维教育论坛暨首届创新设计思维高校教师研修班学习体会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0日 19:20

2019年7月11-13日,我有幸受榆林学院教师中心的委派前往欧亚学院参加“2019创新设计思维教育论坛暨首届创新设计思维高校教师研修班”培训。

参会牌照1

会议由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此次培训旨在推进创新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落地与实践,推动创新教育与高校专业相结合,加强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期间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创新专家、学者做大会主题发言,同时安排了“创新设计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工作坊,引导教师把创新设计思维融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与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在双创工作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张海霞开讲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专业教授、ICAN国际联盟主席张海霞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的报告。她以讲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的汉字数字信息化创新、创业之路为例,进一步阐释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一句名言,即“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同时也对人们普遍认为的“创业”就是“开公司、赚大钱、赶时髦”这种直观认知予以否定。张老师又以创业界的活化石褚时健其人其事为例,说明“创业”是创业者凭借永不妥协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尽全力去开创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而对当下大学生进行的创业培训、教育应该囊括创业技巧、过程、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与分享,然,最为重要的是创业家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上海021孵化器首席科学家刘富强老师做了“从创新走向创业”的主题演讲。刘教授结合其在同济教学、科研及工业品商业化操作的实战经验,指出以信息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将会影响未来的“中国制造”。他就目前国内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强,但是创意和商业上的能力普遍缺失的状况,提出“培养卓越工程师重要,培养卓越领导者更重要”的论断。同时,他还谈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立志成为“在世界上代表中国教育最高水平”、“作为设计高校贡献全社会可持续转型”,故其“设计学科”聚焦的是“面向产业转型和未来生活的智能可持续设计”,这使得“设计学”不仅仅是艺术和创意,更是跨学科的“创新设计”,籍此服务和引领新经济、新社会,将创意、科技和商业整合设计。

欧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教师杜晓春老师以“互动式学习激发《创新设计思维》课程实践与创新”为题报告。她介绍了在欧亚学院开设《创新设计思维》的动因、培养模式及流程及收效。

除以上外,还有陆军装甲兵学院大校军官邵思杰《唯创新赢战争》、Vitomira Loncar《从设计课程到设计人生》、中国服务设计行业“十佳杰出青年”、Bigmind innovation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焱先生《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范式-----分布式创新驱动校企联合创新实践》等演讲。

在学习的第二天,前来参加培训的各位老师在欧亚学院教学西区B座411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设计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工作坊互动式学习。主持人是台湾资深设计思维专家张正明博士。

工作坊演练现场

张老师开宗明义,讲解创新设计思维的流程和核心思想,并让在座的各位老师按照分组就教学中的痛点和爽点用便利贴分类陈述,并教授我们对即将开展的学生访谈之要点、目标、流程与秘诀。每个小组访谈三名学生,就入学以来关心的上课、考试、就业等问题逐一进行访谈,力求得到被访谈者最真实的表达,以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有促动意义的反馈及启示。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流程训练较为直观也易习得,但唯独访谈技巧方面,不得不承认,经常是高高在上的我们这些教师,真应该放低姿态,放正心态,注意沟通与谈话的措辞与技巧,方能得到更丰富的访谈信息。我在第一小组负责对第三位同学访谈,在结合访谈要求和前两轮访谈的优劣之后,结果得到的有效信息较多,且气氛感佳,获得了其他组员的肯定!

第一组商讨方案

在工作坊的训练中,切身感受到了商业中的创新思维应用在教学中那种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结果的兴奋和成就感!

手持证书2

非常感谢我校教师发展中心能够给我这次学习取经的机会。为期两天的培训,收获良多。首先,我感到一所学校要能吸引更多的学子,除了要有精专的专家学者之外,也要以社会和学生为双中心去设计办学理念、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应首先符合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能使学校成为人才的摇篮,成为城市的大学。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念导向下,才能有务实、高效、创新的从教者团队。

再者,在各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的背景下,在专业课上除了体现课程思政的主旨之外,作为教师,也因多多接触一些新思维与新方法,提升自我接触未知专业或领域的主观能动性,永葆一颗好奇好学的心态,这样我们每个老师才不会守着自己走出大学校园后习得的那些知识,去教授走出校园后面临生存、生活两大现实且艰巨考验的学生。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一些先进教学工具、设备的应用,然更离不开老师对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串接,对个人命运和时代浪潮的融通,对青春年少和人生抱负的唤醒。老师要“点燃”课堂,其实就是“点燃”每个学生的共鸣心,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他们本能地更乐于去了解“新的”事情、人、社会。所以,这个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跟新”意识和能力。

大合影

其次是创新。因为本人指导了两届榆林学院“互联网+”大赛的参赛学生的缘故,所以对“创新”一事感慨、感想是有的。越是参加外出会议和培训,越是看到这个大赛在年轻大学生中间非常大受欢迎,众多的投资公司、投资人每年也是翘首以待各种冠亚军项目公布,希望有机会注资其创新产品孵化落地。通过对大赛的观察,一个项目是否具有优势,首先是理念新颖或是以新科技、新技术为内核,再者就是跨学科合作特征非常明显。所以,要有“创新”,专业、学科单枪匹马已不能胜任,要求参赛者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必备的心理素质、沟通技能、艺术涵养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认知的东西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理解后的认知才更深刻。在终身学习的大时代中,好好学习也是老师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