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榆林本土艺术工作者走进我院《美育》课堂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4日 10:49

2021年5月至7月间,为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新美,艺术学院贺舒老师对承担的《美育》课程,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对于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戏曲、雕塑、摄影等内容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大美榆林”的内容融入课堂,邀请了杨彦飞、张晋国、梁玲、牛磊、马飞五位土生土长的榆林艺术工作者走进《美育》课堂,给同学们上了别开生面的艺术之美的课程。

杨彦飞老师是榆林著名泥塑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枣木雕刻、砖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资助。杨老师的泥塑手法比较夸张,类似大写意画,他的泥塑素材都来源于陕北的真实生活场景。课堂上,杨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泥塑的种类,特点,基本用料,基本手法,随后在短短几分钟时间的时间里,杨老师就捏制了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动物。随后杨老师亲自指导同学们动手捏制泥塑,对同学们的泥塑作品从设计造型到捏制手法一一进行指点,短短的一节课里,同学们都制作出了一件称心的泥塑作品。

张晋国老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榆林首席代表,榆林市文联副主席,榆林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在课堂上,张晋国老师首先介绍了有关相机的基本常识和运用技巧,并以自己拍摄的榆林老街为题材的摄影照片为题材,分别从摄影分类、拍摄角度、画面选取、瞬间抓拍、构图、灯光、拍摄技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随后主要从美学方面对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了讲解和点评。最后张老师应同学们的请求,对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如何运用手机拍摄出具有美学特征的摄影作品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表演,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梁玲老师是榆林小曲研究会编导,多年致力于榆林小曲研究、编创与传承,她分享介绍了榆林小曲发展历史、传承、社会参与以及演唱曲目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并现场教唱了榆林小曲《放风筝》、《张生戏莺莺》,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体验到了榆林小曲的音韵之美。

榆林市宣传部文艺科科长牛磊,从宏观的角度对大美榆林、榆林市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讲解。同学们从课堂上全方位的感受到了榆林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对“美之榆林”有了一种全面的、崭新的、前所未有的认识。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榆林市数学会副理事长马飞老师从陕北文学和“陕军”代表作品为切入点,对文学的美是什么?文学有多么美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实的讲解,同学们从中深切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对文学之美有了初步的认识。介绍了的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

五位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受到前来听课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们早早地赶到上课地点等候上课,课堂上聚精会神,认真听课,与老师互动交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实践与探讨。通过本次讲课活动,同学们对《美育》课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动手实践能力,感受体验到了美的艺术,同时激发了大家对艺术之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